明朝将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战能力差异极大。明朝前期的名将如徐达、常遇春和李文忠,即使面对汉朝名将卫青、霍去病,也毫不逊色,因为他们的战功几乎不分上下。可到了明朝后期,虽然也出现了一些知名将领,但他们在杀敌数量上远远无法与汉唐时期的名将相提并论,战绩就像是学霸对比学渣,差距明显。
明朝前期,徐达屡次取得俘虏敌军数万人的辉煌战绩。比如在太原之战中,他俘虏了北元军超过四万人;而在沈儿峪之战中,更是擒获了北元军士卒八万四千五百余人。两场大战累计俘虏的敌军人数超过十二万四千五百人。若与汉朝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相比,也毫不逊色。卫青曾在对抗匈奴时斩首五万多人,而霍去病斩杀的匈奴人数更是高达十一万。考虑到北元军中包含大量汉人,徐达俘虏的蒙古兵数量与卫青的斩首数大致相当。
展开剩余74%唐朝名将的斩杀数字同样十分惊人。唐朝最大的劲敌主要是高句丽和吐蕃。高句丽的军事能力较弱,常以龟缩防守方式苦熬,因此在这里暂且不作计算。重点看唐朝名将对吐蕃的战绩。郭子仪是唐朝对抗吐蕃最著名的常胜将军。他不仅从吐蕃手中夺回了长安,还趁吐蕃将领仆固怀恩去世的时机,于吐灵武台西原主场大败吐蕃十余万大军,当场斩首五万人,生擒一万人,合计击溃了六万多吐蕃兵力。郭子仪的儿子郭晞率领五千骑兵和五百步兵,也成功大破吐蕃军队,斩首达五千余人。加上其他零星战斗,郭家父子对吐蕃的斩首人数累计约七万人。
然而,郭子仪并非唐朝对吐蕃战斗中斩首数量的最高纪录保持者,这一荣誉属于剑南节度使韦皋。韦皋在789年的一场战役中斩杀吐蕃兵士两千余人,794年再次获得数千人的战绩。其最震撼的战绩出现在799年至801年的连续战争期间。韦皋先后多次击溃吐蕃军队,取得了“累破十六万众,拔其七城五军镇,接受三千余户投降,生擒六千余人,斩首一万余人”的辉煌战绩。这极大激怒了吐蕃宰相论莽热,他发动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动员(即“ 大搜阅”),出动十万大军进攻,但最终依然被韦皋巧妙设伏击败,唐军斩杀五万余人,还生擒了论莽热本人。韦皋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共计斩杀近八万人,远远超过郭子仪。
综上,汉唐时期顶级名将在面对强敌时,斩首人数通常都在五万以上,低于此数的将领很难被视为顶尖对手。相比之下,明朝中后期的名将们在杀敌和俘虏人数上则显得相当黯淡。李成梁征战52场,总杀敌不过一万二千余人,最大一次战绩是在1582年孤山之战,斩首敌人仅1180人。在李成梁的大部分战役中,能击杀数百敌人就算是大捷,甚至因此获得万历皇帝亲自上太庙的嘉奖。
李成梁的战绩在历代将领中难以排上前列,因此明朝中后期颇具志气的戚继光,多次提出“横扫大漠”的宏大战略。戚继光本人杀敌数字为7696人,虽令人敬佩,但和汉唐前辈相比仍相去甚远。明朝高层也未真正给予他施展的机会。书中威风凛凛的王阳明杀敌数字为15520,但其击杀对象多为叛军和农民起义军(而按照明朝战场人头价格,十几名叛军才能抵得上一名蒙古兵或倭寇)。李如松斩首2278人,在宁夏战役中仅比正德皇帝多杀两个敌人(斩首18人对比16人)。在明朝中后期,将领们杀死一千多名蒙古、女真或倭寇就已是顶尖战绩,远远不及前辈名将的辉煌。
你若心有疑虑,这些明朝中后期的名将已算是当时的佼佼者,能在同时代出现一两个,足以让皇帝夜晚安睡。可等到女真、蒙古、汉人合成八旗军之后,明末将领们的杀敌数字就更显捉襟见肘,已远远满足不了战场需求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先查配资-网上炒股杠杆-配资网站排行-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