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轰隆隆的炮声就在耳边炸响,但我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身后是祖国,一步也不能退!”老兵夏华志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,数十双清澈的眼睛瞬间瞪得更圆了。近日,乌当区人武部组织羊昌镇人武部及该区“老兵宣讲团”,带着硝烟弥漫的战场记忆,走进校园,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堂震撼心灵的“红色课程”。
首站来到羊昌镇中心完小。窗明几净的会议室内,气氛肃穆而热烈。孩子们腰杆挺得笔直,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讲台。老兵宣讲团成员、曾参加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夏华志,身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,胸前沉甸甸的军功章在灯光下折射出历史的光芒。
“爷爷,您胸前的‘小星星’是怎么来的?”一个坐在前排的小男孩忍不住举手,稚嫩的声音打破了安静。
夏华志微微一笑,轻轻抚摸着一枚勋章:“孩子,这不是普通的星星,这是一次激烈的战斗后,祖国和人民给予的认可。那时候,敌人侵犯我们的家园,为了身后的父老乡亲能过上安稳日子,我们这些当兵的,必须拿起枪,把侵略者赶出去!”他顿了顿,声音变得低沉而有力,“这枚勋章背后,有流血,有牺牲,更有我们誓死保卫每一寸国土的决心!”
展开剩余67%夏华志向孩子们娓娓道来,讲述自卫反击战爆发的历史背景,描绘了年轻的战士们如何义无反顾地告别亲人,踏上硝烟弥漫的战场。“许多战友,年纪也很轻,但穿上军装,他们就变成了祖国的钢铁长城!”孩子们屏住呼吸,小小的脸上写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英雄的无限崇敬。当听到战士们如何在缺水断粮的极端环境下坚守阵地时,教室里响起一片轻轻的抽气声。
羊昌镇中心完小的课堂结束后,老兵宣讲团的脚步并未停歇,紧接着又风尘仆仆地赶往羊昌镇黄连村小学。这里没有宽敞的教室,校园里一棵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树下,成了最自然、最温暖的课堂。孩子们兴奋地席地而坐,自发地紧紧围拢在老英雄身边,仿佛一群聆听祖辈故事的小雏鸟。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,洒下点点金光,映照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脸庞。
“爷爷,打仗的时候您怕吗?”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,仰着小脸怯生生地问。
老兵夏华志坐在孩子们中间,声音比在会议室里更温和了些,却依然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:“怕?当然怕过,枪声突然就炸在耳朵边,谁能不怕?”他环视着孩子们纯真的眼睛,“但是,当你看到身边的战友倒下了,当你想到家乡的亲人在等着我们守护,怕,就变成了‘不能退’的勇气!我们互相鼓励,互相掩护,用血肉之躯也要把敌人顶回去!这就是我们中国军人‘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’的精神!”他讲起一位战友在关键时刻用身体扑向冒烟的手榴弹,掩护了全班的故事。树荫下,孩子们鸦雀无声,有的紧紧攥着小拳头,有的眼眶泛红,一个坐在老兵脚边的小男孩,甚至不自觉地揪住了老兵的衣角,仿佛想给故事里的英雄一点力量。
老兵夏华志的故事,不仅清晰地勾勒出那场捍卫国家尊严与和平之战的历史脉络,更用一个个饱含热血与牺牲的鲜活事迹,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军人的担当,什么是家国情怀的重量。他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:“你们今天能安静地坐在这里读书,在阳光下奔跑嬉戏,这份和平安宁,是许许多多像爷爷的战友那样的英雄,用青春、热血甚至生命换来的!你们要珍惜,更要记住这份来之不易!”
该区人武部干事李宏涛说:“老兵宣讲团是用‘活历史’开展国防教育的宝贵财富。而国防教育更要从娃娃抓起,希望通过老兵们的亲身经历和感人故事,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,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,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”
下一步,乌当区人武部将持续深化“老兵宣讲团”进校园活动,不断创新形式,让国防教育真正“活”起来、“实”起来,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播下爱国强军的种子,激励他们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迪
编辑 罗丹
二审 谌思宇
三审 胡丽华
发布于:贵州省配先查配资-网上炒股杠杆-配资网站排行-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