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75年5月16日,年已65的刘基在家中突然暴亡。当时,胡惟庸奉命带着御医前来看望他。刘基服下了御医所开的药后,马上感到腹痛剧烈,随着时间的推移,症状急剧恶化,不久后便去世。即便是外人来看,都会怀疑刘基的死与胡惟庸脱不了关系,特别是胡惟庸当时正与刘基的阵营对立,且刘基生前多次公开批评他。
刘基去世后,朱元璋十分悲痛,但他并没有为刘基举行盛大的葬礼,而是仅仅举办了一场简朴的葬礼。当他谈起刘基时,朱元璋愤怒地说道:“朝中满是胡党,只有刘基不愿屈服。胡惟庸这个叛贼,根本容不下他!”朱元璋的这番话让人更加强烈地怀疑,刘基的死可能真的与胡惟庸有关。那么,刘基是否真的死于胡惟庸之手?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恩怨,刘基的死又是否与朱元璋有关?
三度辞官
刘基出生于元朝时期,早在元朝末期,科举考试对汉人的排斥异常严重,且录取率极低。然而,年仅23岁的刘基却以高超的才学成功中举,成为进士。《明史》中有记载:“基自幼聪明过人,通晓天文、兵法、性理等书,过目不忘。”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,刘基年轻时就是一个极具天赋的才俊。正因为如此,刘基也渴望在仕途中有所作为,但他很快发现,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使得他的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巨大冲突。
展开剩余74%在担任高安县丞的初期,刘基因其正直刚烈,得罪了许多地方的土豪和权贵。尽管上司和同僚多次保护他,但他依旧险些丧命。五年后,刘基辞去官职,选择隐居。可是,几年后,他在弹劾贪污腐败的监察御史时未能成功,愤然辞职再次返回故里。由于元朝的腐败与对士人的压制,刘基的心中充满了矛盾,他始终坚持“忠君爱国”的信念,却又对许多不法官员和义军起义者抱有深深的反感,这也让他在其一生中饱受痛苦。
奇谋定天下
1360年,胡大海率兵攻占浙东,向朱元璋推荐了四位名士,其中包括刘基。虽然朱元璋出身草莽,对文人充满偏爱,但刘基最初婉拒了邀请。然而,朱元璋不死心,派孙炎再次前去,最终刘基才同意出山。经过一番接触,刘基随孙炎来到应天,面见了朱元璋,并将自己深思熟虑的“时务十八策”赠送给了他。
这些策略使得朱元璋眼前一亮,他没有想到刘基不仅仅是一位名士,更是一位有实际政治智慧的谋士。刘基提出的军事和战略建议帮助朱元璋在多个战役中取得了胜利。在当时陈友谅的大军逼近应天时,朱元璋内部的老将纷纷主张撤退,但刘基却坚定认为只要设下埋伏,便可轻松击败陈友谅的军队。朱元璋照此行事,将陈友谅的兵力诱入狭窄的河道,将其一举歼灭,这场龙湾之战彻底扭转了战局,使得朱元璋站稳了脚跟。
暴死家中
然而,随着明朝建立,刘基的地位却变得越来越尴尬。朱元璋虽然始终对他保持尊敬,但始终未能给予他完全的信任。刘基虽然拥有卓越的才华,但他和朱元璋之间的信任一直存在隔阂。尤其是在担任御史中丞期间,由于刘基一直秉持刚正不阿的原则,得罪了许多人,特别是一些淮西派的将领,这让他的处境愈发困难。
1372年,朱元璋举行封赏仪式时,刘基仅被封为诚意伯,这与他的贡献完全不符。此时,朱元璋的心态显然发生了变化。刘基作为一个曾经的元朝官员,虽为高士,但其背景始终让朱元璋心存戒备。刘基所受到的种种打压,特别是那种与他从未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,使得他在明朝的政治舞台上逐渐变得孤立。
最终,1375年,刘基在给朱元璋请求批准自己葬地“谈洋”的时候,身体突发不适,服用了御医开的药后便暴死于家中。此时,朱元璋心中的疑虑和恐惧达到了极点,传言胡惟庸趁机加害刘基。尽管朱元璋表面上痛惜刘基的死,却常常在私下里提到:“刘基是被胡惟庸这个逆贼所害。”刘基的死,是否真的与胡惟庸有关,至今仍然是一个谜,但不可否认的是,刘基在明朝初期历史中的影响与贡献,永远不可磨灭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先查配资-网上炒股杠杆-配资网站排行-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